探访遥远而神秘的古巴-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
在很多国人的印象中,古巴是一个遥远而略带点神秘色彩的地方。从国内出发,几乎飞越半个地球才能达到这个狭长的加勒比海上岛国;由于距离等原因,国人对于古巴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大胡子的卡斯特罗、闻名遐迩的古巴雪茄等等。
如今,随着前往古巴旅游的国人越来越多,首都哈瓦那的古城、海滨城市巴拉德罗的海滩、南部小城特立尼达的民风等特有的风情,慢慢向人们揭开了神秘的面纱……
a
见闻篇
“老爷车 古城”的古巴印记
没去到古巴之前,很多印记都停留在各种媒介信息里传递出来的古巴老爷车。“老爷车 哈瓦那古城”成为经典的古巴印记。
老爷车大多是出租车
到了哈瓦那,非常惊奇地发现,原来古巴那么多的老爷车其实都是各种改装车——留下了上世纪各款老爷车的外壳,更换内部发动机继续使用,尤以凯迪拉克老爷车最亮眼。这些特色鲜明的老爷车,绝大多数都是出租车或者游览车。在哈瓦那街头,随意就可以打到一辆老爷车,沿着哈瓦那市区北面的加勒比海沿线公路走一圈,阳光、海滩、豪车……别提有多“拉风”了。
还有一种出租车,像极了我国北方说的“三蹦子”,就是三轮车。可别小看,人家可是挂着正规运营牌照的。我们从哈瓦那革命广场坐着“三蹦子”到市中心,大概不超出十公里路,就花了大约人民币200元钱,真是印象深刻。司机为了给我们解闷,沿途一路播放着劲爆的拉丁风情音乐,权当是花钱体验了“三蹦子上的摇滚”吧。
但无论是老爷车还是“三蹦子”,都有一个共同点:油味儿大。几乎一进到哈瓦那,就能明显感受到汽车驶过之后,那股汽油或者煤油的油烟味儿,车后明显一股黑烟……这不由得让人回忆起,上世纪80年代我们国内一些老货车的味道。即便哈瓦那的公交车都是来自中国产的宇通公交车,也同样离不开那股味。
一个打火机的故事
汽车油味儿太大或许是发动机未能达到更高标准,更可能是汽油质量不够好。古巴在物资方面所面临的问题,可见一斑。另一个打火机的故事,更有意思。
同行的t哥平时抽烟,上飞机过安检扔掉了打火机。到了哈瓦那,他在酒店大堂找人借火儿,看到人家的打火机,便请求人家卖给他,方便之后用。人家说:“你开个价吧。”想着一个火机在国内无论如何也超不过10块钱人民币,t哥举了一个指头:“1个cuc(古巴货币,相当于1美元)?”人家马上哈哈大笑,这让t哥非常不解。随即对方伸出了3个指头——20多元人民币一个打火机,实在不忍心“剁手”,t哥想想还是作罢。
之后发现,街头很多小店根本没有打火机卖。好不容易发现的几家小店有,人家直接摆摆手:“不卖”,出价到3个cuc也不卖。直到第二天在“老人与海”故事发生地科希马尔小渔村,他才在一个家庭自摆的摊铺上看到打火机,开价1个cuc。等t哥把打火机买回来,坐在科希马尔海边点烟休闲的时候,旁边坐着的好几个本地年轻人,纷纷走过来,让t哥“借个火儿”……
斑驳的哈瓦那老城
当老爷车晃晃悠悠在哈瓦那老城当中穿梭,这两类带有历史感的元素碰撞在一起,构筑出哈瓦那独具一格的人文场景。已经有着四五百年历史的哈瓦那老城,从西班牙人进驻古巴开始,日复一日,不断变迁,城堡、灯塔、教堂等历史古迹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,日常生活与休闲享乐交织成型,格外有情调。
你可以理解为,我来到了又一个北京的“798”创意艺术区,或者是广州的红砖厂,有很多创意小店、风情酒吧、休闲小店、美食饭馆尽可以让人享受松散的时光,古城里随处可见的格瓦拉头像以及各种恣情恣意的涂鸦,散发着调皮的艺术风情;但比起798和红砖厂,哈瓦那古城仍然当地人的生活圈,游客更能真切感受到当地人的一天,柴米油盐,水果摊点,甚至坐在门槛上发呆。
哈瓦那老城已经成了很多文艺青年们向往的地方,尤其在摄影师的镜头里,老城、人、自然、历史、生活……定格同框。据说在哈瓦那南部的另一座城市特立尼达,有着同样的老城,同一种风情,同款的生活。
当然,最不太令人满意的就是,几乎在每条街巷的入口,都会看到垃圾车。这是当地一种处理日常垃圾的方式,如今在国内街头几乎见不到了。或许,这就是城市不断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印记吧。
而在哈瓦那街头闲逛的时候,少不了会被人家追着问要不雪茄,“cigar”(雪茄)的语句不绝于耳。雪茄是古巴特产,也是严控物资,要想买到正宗雪茄,还得要去国营店。只不过,国营店还真是不太好找。按照事先查到的攻略,按图索骥,才在一个非常小的角落里找到了国营店。至于大型百货商场,满街都难找到一家。
b
海明威篇
让海明威带你游哈瓦那
仅游古城是不能完全了解哈瓦那的。但有一把“钥匙”,可以开启哈瓦那的传奇——那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。在古巴与美国关系交恶的时代,海明威简直就是个另类,他跟卡斯特罗的私人关系相当好,长期在古巴生活。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,就是在哈瓦那生活时写下的。
双世界酒店
在哈瓦那古城里的obispo街(主教大街)153号,一栋5层楼高的双世界酒店(hotel ambos mundos)是海明威曾经长期下榻的酒店。这座酒店始建于1925年,迄今已近百年。
在一楼前台买了参观票,乘坐着咯吱咯吱响的铁栅栏式升降机,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。到达5楼,进入到511房间,就是海明威当年的常住房。这是一间二三十平米、处于临街转角位的房间,通风凉爽。海明威在这里长期居住,曾写下《永别了!武器》等名作。如今房间已被列为海明威纪念馆,展示了当年的陈列风格、海明威画像以及各种存留物。
其中的一台键盘打印机显示出,海明威当年已经在用打印机写作。而在保留物件中,有海明威曾经使用过的lv箱子和皮鞋,足见当年的海明威活脱脱是一个引领时尚的风流才子。
小佛罗里达酒吧
与双世界酒店同在obispo街的557号,走十分钟便可达到临近哈瓦那中央公园街头的小佛罗里达酒吧(floridita)。这是当年大作家最常光顾的酒吧,如今俨然是“海明威酒吧”,树立着海明威塑像以及海明威与卡斯特罗的合影等珍贵照片。
海明威最喜欢喝一种叫邰吉利(daiquirí)的酒,带有点甜,冰渣能把嘴唇冻蜜了,又被称为“冻唇蜜”。海明威曾说, “能靠着吧台站着,就别找位子坐下”。说得太对了,海明威把这座小酒吧弄得太出名,以至于从临近午间开门一直到深夜,门庭若市,客流满满。别说是想找个位子坐下来喝一杯,就是吧台也挤满了人。更多的人来这里与海明威头像合影,算是又“打卡”了一处胜地。
哈瓦那老城到处有酒吧。离小佛罗里达酒吧不远的empedrado街中段,有个同样很出名的半分钱酒吧la bodeguita,过去这里的酒据说只卖半分钱,因而得名“半分钱杂货铺”。每天熙熙攘攘的客流,为的不只是现场欢快的乐队演奏,更是为莫吉托(mojito)酒慕名而来,由淡郎姆酒、甘蔗汁、青柠汁、苏打水和薄荷调制而成的莫吉托也是海明威的最爱。
海明威故居
双世界酒店虽然舒适,但海明威的妻子玛瑟不愿意长期住酒店。所以,海明威就在哈瓦那东南十二公里处的圣弗郎西斯科·德·保拉小镇,买下了维希亚庄园(la finca vigia),这也是海明威后期在哈瓦那的常住地。海明威去世之后,卡斯特罗下令把这里改建为海明威故居。
从哈瓦那市区打个车,半个多小时就可到达。整个庄园面积非常大,沿着小山坡而建,有绿地有游泳池。最主要有两栋楼,一栋是别墅式两层尖顶小楼,登上楼顶可以向北远眺哈瓦那市区,视野中的哈瓦那并没有太多的高耸楼房,更多的是郁郁葱葱,远方的加勒比海再过去不远就是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;还有一栋是平顶屋,算是故居主屋,家居陈列风格具有典型的美式风情,墙壁上挂着鹿头或者鹿角作为装饰。海明威就在这里生活和写作。
『老人与海』小渔村
追寻海明威的足迹,绝对不能错过哈瓦那东部近郊的科希马尔(cojimar)小渔村。这里是海明威笔下《老人与海》的故事发生地。海明威常常到科希马尔驾驶他的游艇出海钓鱼,回来就在小渔村旁边带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米黄色二层小楼(又名“露台”,la terraza)里休闲。如今“露台”小楼处处充满了海明威的印记。
《老人与海》里面主人翁圣地亚哥,原型是科希马尔小渔村的老渔民乔治·弗恩特斯(georgorio fuentes)。这位老人非常高寿,活了104岁,2002年才去世。如今的科希马尔小渔村,特意修建了海明威纪念广场。阳光明媚的日子里,到小渔村里发发呆,是一件幸福的事情。
c
攻略篇
去古巴需要 提前做的功课
去古巴并不麻烦
对于国人来说,除了提前办好古巴签证之外,还可以利用美签或者加签,从美加转机飞往哈瓦那,也可以利用美加签证先入境墨西哥,再从墨西哥城或者离古巴最近的城市坎昆飞往哈瓦那。当然,也可从莫斯科、阿姆斯特丹、巴黎以及伦敦等欧洲城市转机飞往哈瓦那。国航开辟了北京—蒙特利尔—哈瓦那的经停直航,但每周只有一班飞哈瓦那。
值机时,航空公司工作人员会逐一询问有没有古巴签证,如果没有可直接购买古巴旅游卡——可理解为落地签。从坎昆飞往古巴,购买旅游卡需要花25美元,如果从美国转机飞往哈瓦那,购买旅游卡50美元。具体看航空公司要求。
两套货币
古巴货币分为两种,一种是供外国人使用的cuc,另一种是本国人使用的cup。1个cuc约等于24个cup。1个cuc约等于1美元,“点差”的存在使1美元普遍只能换到0.96-0.98个cuc。欧元、英镑等参照美元汇率对话。由于美古关系的原因,有些地方对于美元还有“惩罚性汇率”,兑换到的更少。
实测可在当地atm机使用银联卡取款,但扣款金额之外还加收了3%的服务费;用信用卡也一样,预订酒店结算时也被额外收取了3%手续费。
手机能上网但很卡
12月初古巴宣布开放手机上网,采用3g网络。但两个月前在古巴,手机虽显示3g,但也就2.5g水平,无法跟国内3g网络比。图片加载很久,视频明显卡顿甚至没法播放。
利用中国移动手机卡国际漫游,流量费60元一天,漫游语音通话要十多块钱一分钟。可在当地购买上网账号,一小时1个cuc接近人民币7块钱。但需要在热点地区才能使用,热点地区并不多。
d
总结篇
古巴人的幸福你不容易懂
虽然古巴人并不富裕,可能还有点“手头紧”,但似乎需要操心之事不太多。在科希马尔小渔村,我们顺路走进一家小店,但人家冲我们摆摆手,大意是“我们不卖给你”。原来这里是他们配给制发放物品的地方,每人凭票领取自己的份额。真有点像国内80年代我们使用粮票、布票之类的。在古巴,每人每个月的基本生活物资还是有足够保障的。
这里生活闲适而舒缓。有古城、有阳光、有海滩,还有音乐,甚至是诗和远方。哈瓦那古城里,随便一个角落就会看到有人拿起乐器,放松轻快地弹奏演唱。很多年长者闲暇时悠闲地坐在自家门口晒太阳,生活节奏远远不像现代大都市里那般繁忙。
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幸福,人家的幸福你还真不容易懂。
扫一扫金羊网旅游吧微信,每天给你推送新鲜热辣旅游信息。我们一起旅游吧!